三国之中,倘若“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混战,谁能活到最后?
引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世人皆知蜀汉"五虎大将"威名,却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曹魏"五子良将"的来历。这并不奇怪,从我们阅读《三国演义》伊始,无形之中就已经被灌输了一种蜀汉才是大汉正统地位的思想观念。而作为《三国演义》中主线矛盾的刘备曹操,二人自然是为了夺取天下而不断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而"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几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双方阵营最为强大且精锐的战斗力。
01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蜀汉和曹魏之间精彩的对决感到好奇与诧异,实际上,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所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倘若在战场上较量,双方阵营里谁能活到最后?"五虎上将"虽然在知名度上高于"五子良将",但是战场上捉对厮杀的情况下,是否胜面更大呢?
抛开其他不确定性因素,我们可以简单通过以往的历史记录和战役交手情况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刘备之所以能够平定荆益之地,从而进军并稳固汉中平原一带战略缓冲,毫无疑问仰仗的是蜀国五虎首屈一指的战斗力,虽然有人也会说自古益州之兵以骁勇善战而著称,但是,如果一群凶悍的士卒没有一个同样合适的领导带领的话,终究也无法在战场上爆发出多大的战斗力,至少千百年来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五虎上将"中,关羽作为上将之首,自然应该是引起关注最多的那一个,诚然,纵观整个《三国演义》所呈现的画面,他"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以及"单刀赴会",可惜最后在东吴和曹魏夹攻下败走麦城而亡。
以关羽为首的"五虎上将"其战斗力自然不必多说,几乎每一个都是拥有能够独立领兵作战并实战经验丰富的将领,而在曹魏"五子良将"之中,以知名度最高的张辽为例,张辽曾经是丁原和吕布帐下头号战将,在投奔曹魏后也是立下赫赫战功的男人,比如逍遥津一战,张辽几乎生擒吴王孙权,后有"张辽止啼"作为典故以威震东吴。但是,张辽在和关羽的对决中,史诗里评述几乎清一色认为关羽是绝对要强于张辽的。
02
除去双方阵营里排名第一的总大将战斗力对比,再看看双方阵营中其他人的实力,蜀汉这边有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而曹操身边则坐拥乐进、徐晃、张郃和于禁。两相对比之下,毫无疑问,蜀汉这边四位人物在战史上要略胜一筹,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杀得曹操损失50多员大将。
此外,张飞曾振臂一呼竟然吓死夏侯杰,使得曹操百万大军竟然停滞不前。黄忠在定军山一战善用法正计谋赚得夏侯渊的人头。马超就更不用多说,在投靠刘备之前就已经在"潼关之战"中打出了自己的身价和威望,可见五虎上将个个都是人中龙。
反观"五子良将"的战绩,于禁在"宛城之变"中担任后军稳住了曹军溃败的后方乐进、曾经跟随夏侯惇击败过吕布,徐晃在"官渡之战"中偷袭故市得手奠定了乌巢胜局,张郃在"白狼山之战"中跟随张辽击破乌桓人。
凡此种种,虽然"五子良将"也有诸多可观战绩,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在这些战功之中,很多都是他们随同他人指挥下打出的结果,所以,在参考价值上并不如五虎上将那般含金量高。在实际对决中,武将一对一单挑比拼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武艺和智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结语
如果非要进行一场对决的话,"五虎上将"在个人能力和经验上占有巨大优势,但是如果是协同作战,"五子良将"显然更有发言权,双方在捉对厮杀的情况下,关羽独一档的战斗力将会非常适用于战场,而张飞、赵云、黄忠以及马超等人虽然各有本领但要和关羽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而"五子良将"这边,张辽的勇力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于禁擅长于在防御战中进行有限反击,徐晃则长于偷袭也难有太大作为。双方一旦进行大规模混战或者单挑对决,最后胜出的五个人不出意外应该是五虎上将中的四位加上五子良将中勇冠三军的张辽,黄忠由于年纪较大,很难从张辽手上占得先机。但如果说谁能活到最后成为"王中之王",这个结果恐怕也就是五虎上将剩下当中的任意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