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科学素质是怎么持续提升的?
近日,杭州召开2023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并公布了最新数据。据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2022年杭州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这个数字是高还是低呢?
根据同一份调查结果,2022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浙江省为%,杭州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全国排名也较为靠前。
(相关资料图)
科学素质是与城市创新力息息相关的一项指标,其排名靠前的城市,也是城市创新力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近年来,杭州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势头,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杭州市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22%,初步建成氛围浓厚、设施全覆盖、创新体系完善的科技文化强市。
为此,杭州推进了一系列科普活动。如每年5月的第三周为“杭州市科技活动周”,9月的第三周为“杭州市科普宣传周”,10月的第三周为“杭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周”,以不同主题举办科普宣传系列活动。
同时,杭州还通过举办各类科技竞赛,激发各个年龄段青少年的科学探索能力。目前,杭州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已举办至第九届,杭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杭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创作大赛、杭州市生态文明小主播大赛等活动也在持续开展。
除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具体开展科普活动外,杭州还注重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家精神的城市人文环境。
杭州上城区马市街中段,有一条名为小营巷的狭窄巷陌,沿着斑驳的青石路走进去,就是钱学森故居。故居外面,矗立着一面长达110米的浮雕墙。浮雕墙前10米记录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10位杭州籍院士,后100米记录了以竺可桢为代表的、曾在杭工作生活过的82位院士。走过这段路,你就能大致了解这座城市的科学底蕴。这条小巷被称为院士巷,并于2021年入选首批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
除院士巷外,杭州还建设了植物园“院士路”、湘湖“院士岛”、桐庐“富春院士村”等,形成一批城市科学文化标志,培育以身边的科学家为榜样的城市文化。2022年,杭州邀请在杭院士、中科院科学家进校园和科技场馆,开展科普讲座、精神宣传类活动,超过了50场。
此外,杭州还将科普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公共投入,不断更新科普形式和内容。杭州低碳科技馆、小营·江南红巷等一大批科普场馆平台入选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经过多年的科技文化强市建设,杭州已经集聚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科技领军企业等。它们积极加入科普大军,及时向公众普及科学新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推动杭州迈向“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活力之城”等目标。
例如,之江实验室不定期面向公众开放,展现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让大众了解实验室的具体项目进展和研发用途。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设立了“周末公众开放日”,每周末向公众免费开放航空航天科普体验展厅。浙江大学科普教育基地全面将科研与科普结合,全面展示了从农业生物、艺术考古,跨度到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先进科技成果。
目前,科普工作已进入产业化时代,杭州也为推动科普产业制定了诸多措施,完善科普产业发展运行机制。
如在优惠政策方面,杭州已将科普产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相关优惠政策范围。科普产业相关业态,如科普展览、展品、影视、新媒体科普产品等,其发展得到政策的多方面支持。
与此同时,杭州以拓展完善产业生态的方式促进科普产业做大做强,如发展科普旅游、科普会展、科普文艺、科普动漫、科普游戏策划等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杭州着力引导科普创作传播、研学旅游、科普展教品、科普出版等行业形成产业联盟。
为扩大产业联盟涉及范围,杭州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产业,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参与科普产品的研发创作经营。鼓励专业研发中心、大型科普场馆等单位发挥“智囊”作用,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普产业科学发展。(王婷/文 杭州市投资促进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