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一个神奇的“婚嫁”方式,穷人娶不起妻子生娃,就去租一个
原标题:古时候一个神奇的“婚嫁”方式,穷人娶不起妻子生娃,就去租一个
中国的旧社会有很多陋习。因为科学知识的缺乏,造成了人民思想的落后,这也常常给一些旧社会的弱势群体带来更加严重的伤害。例如,在鲁迅的小说《药》中,迷信的华老栓为了给儿子治痨病而花重金到刽子手那里买沾了人鲜血的馒头,可最终华老栓的儿子还是死了。鲁迅的小说,有很多都是讽刺了旧社会的陋习以及人们的麻木。光是人血馒头,就已经能够让人感受到那个社会的恐怖了。
但是不论是在旧社会或古代,对女性的压迫从未停止过。为满足某些男人的喜好而裹起的三寸金莲是一件广为人知的事情了,不过却很少有人知道,一个男人的妻子可以随意租赁给他人,当作纯粹的生育工具。
(资料图片)
这种习俗叫做“典妻婚”。中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
。不论多穷的人,一定要想办法将自己的香火传下去,繁衍后代是一个人首要的责任,没有后代是对父母最不孝顺的行为。时至今日,这种浓厚的家族传承观念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根深蒂固地保留在人们的思想中。
可就是在发达的现代都有很多人没钱娶妻,何况是经济并不发达的古代呢?他们要怎样将自己的血脉传承下去?
“典妻婚”就是一个解决办法。
“典妻婚”,顾名思义就是将妻子典押或租赁给别人,生下孩子之后丈夫就能得到一笔钱。这对于那些没钱娶妻的穷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他们可以用较少的钱来租赁丈夫去世没有经济来源的寡妇,也可以租一些穷人的妻子。但是对于那些女性来说,这是极大的不尊重。在现代物化女性的思想就已经广为诟病了,没想到在古代居然实实在在地将她们当成了可以随意买卖的物品。
中国上古时期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曾经经历了一次短暂的母系社会,称为“有巢氏时期”。
在此后,一直是父系社会,到了封建时期,女性地位已经变得十分卑微。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六反》中记载:
天饥岁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
里面并没有谴责嫁妻卖子这种丧失道德的做法,而是美化成为了家庭而不得已的行为。
不过卖妻与租妻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南北朝时期,“典妻婚”这种习俗已经有一部分人沿用了,到了唐宋,这种习俗就成了很多底层人民不成文的规矩,甚至一些中上阶层也会用此种方法。
为了抑制这种做法,各朝的统治者们也明令禁止了这种婚姻,《元史-刑法志》记载道:
诸以女子典雇与人及典雇人之子女者并禁止之,若己典雇原以婚嫁之礼为妻妾者听;诸受钱典雇妻妾者禁,其夫妇同雇而不相离者听。
虽然刑法可怕,但是仍然有很多穷人偷偷地进行交易。这在战乱时期就更加猖獗了,所以租赁妻子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
即使是以买卖的形式结婚,穷人们仍然会写一份婚书,上面禁止了出典期间的女子不能与原来的丈夫见面同居,也不能回家探望小孩。出典期一过,“典妻婚”的双方就当作陌生人一样,互不认识,孩子也不归女方管。这像极了网络上的“一周情侣”之类的活动,不过“典妻婚”是来真的,相比之下也要残酷得多。
既然名义上是“娶妻”那自然也要按照娶妻的路子走,女方要用轿子抬过来,还要拜堂,阔绰一点的还会摆酒席。虽然可能只有十月夫妻,但还是十分讲究。
底层人民的生活实在悲哀,女性更是如此。可能很多人觉得这种事情已经不会再发生了,但是在一些偏僻村庄,在东南亚落后的国家,甚至富裕的中东国家,还有对女性的更大的压迫。
即使现代社会的思想已经解放了,性别歧视、性暴力、厌女、处女情结等,依然光明正大地存在于这个世界。更有一批田园女权们言论和做法,将一些男性的厌女思想扩大化,造成了更加恶劣的影响。
在纪实书《天空的另一半》中,作者尼可拉斯就和他的妻子在亚非拉国家做了一次长途旅行,在那里他们也试图想挽救那些受到压迫的女性,她们被卖到妓院,遭受非人地对待,但是仅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济于事的,于是他们呼吁生活在美好世界的人们能够帮助她们改变命运。书中也讲到了如何去帮助这些女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